據Religion News Service報導,美國亞特蘭大州埃默里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們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佛教禪修有助於治療憂鬱症、注意力匱乏性紊亂、焦慮和其他精神疾病。
埃默里大學的神經學家帕格那尼說,強迫性神經失調、憂鬱症等精神疾病表徵為精神沉迷或精神散亂。禪修能夠增強精神的專注力,遠離散亂和有害的沉迷。
2008年9月,他在網絡雜誌Plos One發表了論文“思無著:禪修中的意識神經關聯”。帕格那尼說,與那些想像自己在熱帶海灘的沉思冥想不同,禪修避免即專注力訓練精神散漫,並對當下的環境保持警覺。依據佛教,禪修者關注當下,不太可能陷入散亂。
埃默里的研究者們將12名沒有禪修體驗的人與另一組12名禪修者進行提升專注力對比,這些禪修者每天堅持禪修並且已經持續3年以上。帕格那尼和他的小組利用大腦成像掃描技術監測大腦的活動。受測者被要求分辨單詞和無意義的混雜字母,當字母消失時,受測者要盡快專注於呼吸——這是一種常見的禪修方法。據帕格那尼說,大腦掃描顯示,禪修者和非禪修者相比,能更快地停止散亂的思想,並專注於呼吸。帕格那尼在網絡雜誌LiveScience.com上說,經常禪修能夠增強不受散亂思想影響的能力。
近年來,特別是在出現了可以繪製神經活動的尖端機器之後,科學界對佛教禪修治療效果的關注急劇增加。根據已經公開的報導,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資助了50多項研究,以測驗禪修,或稱為“專注的技能”。精神治療師的研究表明,每天禪修能夠減輕高血壓、憂鬱症和精神壓力,並且能夠增強對疾病的免疫力。
《無我的心理療法:佛教的觀念》一書的作者馬克·愛波斯坦博士說,在過去的30年,佛教的思想和修持方法已經遍及心理治療的各個分支。他說,禪修在很多方面非常有效(如訓練專注力),在他的紐約診所中,他很少把禪修應用於病人。 “病人病越重禪修的作用越小,比如嚴重的強迫性神經失調或重性抑鬱症,”他說,“我們不應把禪修當作包治百病的萬應靈藥,因為它只是讓失望的人們振作起來。”愛波斯坦還表示,帕格那尼做的禪修臨床效果試驗非常重要。 “用物質的方法記錄下來非常有用,”他說,“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人們相信物質。”
身心靈 音樂試聽 潛能開發 健康食品 成長課程 購物網 揚愛身心靈第一品牌
上一篇文章:能帶給寶寶美好未來的右腦潛能開發
下一篇文章:心智教學培養高素質教師
0800-520-176